梦境
这几天看书状态非常不好,丫头昨晚一个关于爱一个人是爱她本身还是爱她的所有物的问题,让我很难给她解释,虽然是可以解释的,但是心灵的常识太多,需要重建很多概念。梦里一个隐约的念头出来,或许给了个合理的解释。
哲学与心灵
哲学,是思想的牢笼。2500年来的思辩哲学,没有让我们在认识世界和人类自身上走多远,而这些是哲学最初也是最重要的2大课题。历史上的哲学理论,一般都局限于当时的科学和技术发展水平,即人类的世界观,由此产生的哲学思考,在一次次的推到和重建中缓慢绕行。
那些天才哲学家们,被束缚在前辈们建立起来的宏伟心灵监狱中无法自拔,每次想要逃离便又陷入自己亲手打造的更深的牢笼。哲学也是在不断发展进化中的,但远不像数学和科学那样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角上,通过不断积累给出这个世界更好的解释,带领我们不断前行。在这点上,哲学的现实用途和神学和宗教无异,即解决不确定性世界带给我们的恐惧和自然选择强加给我们的罪恶感。
现实世界
虽然现代的科学和数学,尤其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基因的遗传本质和自然选择的进化力量,以及概率统计和现代计算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现实问题,获得心和物的自由。但是还是有很多像爱情为何物这样的问题不时冒出来,摧残我们的心灵。那是因为最新的科学世界观还没有真正影响哲学家以及社会大众的思维。思考怎样战胜疾病,远比思考先救落水的老妈还是老公更有现实意义。
我们的潜意识还是没有承认地球和人类的渺小,基因和进化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而把灵魂当作更真更善更美的东西,物质上的东西要比灵魂丑恶。所以时不时会有一些很玄和道德上的问题来折磨我们。如果你能清醒的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存在,很多问题便不复存在,生活也会更加美好,而那是完全可以去追求的。而这一点是2500年来的天才人物不断挣扎后在上个世纪留给我们如何应对这个不完满世界的最好礼物。当今最优秀的哲学家都去思考语言和大脑等现实问题去了。
尼采的说法太过悲观了,毕竟现代社会的科学观能够解释的现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趋近真实情况,当然可能从1000年后的高度来看,我们仍然处在他们的史前社会。但每个时代的观念自有他的历史意义,能够带领人类走的更远。
我们该如何前行
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深刻影响下,我们的思想得以全面传播和融合,科学和技术的进展,让我们沉迷在知识的海洋中无法自拔。但一切工具和理论都会有局限性,你知道得越多,就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其实更多,你以为解决了很多问题,实际上常识让你忽视了更多问题。所以不要用一些哲学或道德的小把戏来玩弄我们的灵魂,也许过多的臆想就是黑客帝国中真正的心灵牢狱肖申克,活在真实的生活中,你会发现她真的比虚拟世界更有趣。
面对冷酷的科学,上帝已经死了;面对不确定的数学,真理也不在了;面对认知科学下的大脑,自我和灵魂是否还在?面对不确定性世界带给我们的恐惧,我们只有首先肯定这个不完美世界的存在并活下去,相信美好的真实生活和一个更好的未来,然后才能在黑暗中不断摸索前行,照亮心灵。多学数学,少谈哲学,多探索,少空想,或许真理就在coding和making中。
最近发现很多佛学家们都在用量子力学和认知科学解释佛理,尽管有些相似之处,但毕竟目的不同,背后的涵义差别更大。
未来会更好
17世纪初,两位伟大的哲学家,英国的培根(Francis Bacon)和法国的笛卡尔(Rene Descartes),正式宣告了现代科学的诞生。笛卡尔是一只鸟,培根是一只青蛙。两人分别描述了对未来的远景,但观点大相径庭。培根说:“一切均基于眼睛所见自然之确凿事实。”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按照培根的观点,科学家需要周游地球收集事实,直到所积累的事实能揭示出自然的运动方式。科学家们从这些事实中推导出自然运作所遵循的法则。根据笛卡尔的观点,科学家只需要呆在家里,通过纯粹的思考推导出自然规律。为了推导出正确的自然规律,科学家们只需要逻辑规则和上帝存在的知识。
400年后,哲学的主要内容变成了语言、心智和社会,物理学的很多理论听起来更像是神话传说,人工智能也不是不可能的,也许奇点真的临近,任何片面的解释都将是不足的了。所以新时代需要很多跨学科的人才,需要更广阔的空间,相信一切之为可能,相信美好的未来并为之奋斗。